close

認識足底筋膜炎及其療理與復健

梁華傑

足底筋膜炎位置.jpg

「足底筋膜炎」和「跟腱炎」都是常見的腳跟疼痛疾病,普遍存在於運動和非運動的人群中,最常見於跑步、爬山的族群,但這兩者疼痛經常被混淆。當早晨起床下床雙腳踩地的那一剎那,腳跟疼痛立即襲捲上來,這就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因為怕痛,走路或慢跑時會想避開導致疼痛的姿勢,因而形成另一隻腳的「代償作用」,衍生出其他的「姿勢性疼痛」,長久下來反而造成「姿勢性傷害」。那可以怎麼做來減輕疼痛及更重要的復健呢?首先要先了解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何謂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退化性疾病,與「先天性結構、後天使用方式及組織退化情形」息息相關。人腳的構造共有「26塊骨頭(趾骨14塊、蹠骨5塊、蹠骨與踝關節間有7塊形狀大小不一的骨頭)」、「35個關節」、「100多條韌帶」及「無數的神經與血管」。趾骨與蹠骨位於腳的前三分之二,後三分之一則是那七塊大小不一的骨頭(腳跟骨就是其中之一)「足底筋膜」就在蹠骨與跟骨間的一片筋膜,是一片長形的網狀扇形結締組織

 

「足底筋膜」是一層網狀的結締組織,範圍自腳跟延伸至五根腳趾,足底筋膜支撐著腳部的足弓,包覆著腳跟到腳趾的骨頭,並吸收走路、跑步時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須仰賴肌肉、肌腱、韌帶等共同完成,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避震器,精巧又輕薄。然足底筋膜會因運動而產生微小撕裂傷,但血液中的養分可適時修補傷口,維持足底筋膜健康;若長期足底筋膜的壓力與張力過大,筋膜就有可能會出現小小撕裂傷,當不斷重複伸展、撕裂及一再刺激筋膜,來不及修護,因而會導致足底筋膜疼痛,這種疼痛稱之為「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症狀

腳跟疼痛是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狀,疼痛狀況可細分以下幾種:

  1. 早上起床踩到地板的第一步會特別痛,最常痛的點在接近腳跟的位置;行走幾步後,通常痛感會稍為降一些。
  2. 走太久或站太久後,疼痛感又會加劇。
  3. 痛最常發生在運動後,運動期間反而不那麼疼痛。
  4. 按壓腳跟時會感到特別疼痛。
  5. 腳掌大拇指向後扳時,腳跟產生疼痛。

 

足底筋膜炎原因

發生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很多,未必都能診斷出來,參雜著先天結構、後天使用方式及退化程度,概可推斷為足底筋膜磨損過度。若因年老退化、運動過度等原因,使肌肉、肌腱與韌帶不堪負荷,足底筋膜承受過多衝擊力,甚至使足底筋膜纖維化,血液不易進入,久了便會出現足底筋膜炎症狀。由於人體60%的重量落在腳跟,位於腳跟處的足底筋膜就成為最容易受損的地方,因而痛點大多出現在腳跟部位。因此,任何會加重這種情況的因素,都是足底筋膜炎的危險因素,概述如后:

  1. 退化因素

年紀越大,腳部肌肉、韌帶與肌腱逐漸退化,就會增加足底筋膜的負荷,因此足底筋膜炎好發於40歲以上的人。

  1. 足部過度承重

足部承受過多重量,會提高發病風險。如菜籃族、搬家工人等須長期搬拿重物者,有較高機率罹患足底筋膜炎。另,肥胖者的足部也會承受過多重量,且肥胖常伴隨運動不足,當腳部肌力不足,就會增加足底筋膜負擔而出現足底筋膜炎。

  1. 運動過度

運動過度導致肌肉不堪負荷,進而讓足底筋膜過度拉伸,甚至造成微小撕裂傷,會造成足底筋膜炎;最常見的是跑步違反循序漸進訓練原則,突然增大跑步訓練距離。

  1. 穿著不合腳的鞋子

鞋子可以提供腳部的支撐力,然長期穿著不合腳或不適合的鞋子(如五公分以上高跟鞋、穿平底鞋運動),都可能增加足部負擔,久了有可能會產生足底筋膜炎症狀。如,長期跑步未著正確的跑鞋、登山未穿著適當的登山鞋,都有可能產生足底筋膜炎。

  1. 長時站立或行走於不平路面

長時站立及行走於不平路面都會增加足部負擔,如教師、軍人、百貨公司專櫃人員、美髮業者等,工作須長時站立,罹患足底筋膜炎的機率較高。不平坦路面的典型案例,為走踏公園的健康步道,錯誤認為「越踩越痛」就可達到保健功效,由於健康步道有使用時間限制,若使用過度,就可能會使足底筋膜過度磨損而引起足底筋膜炎。

  1. 先天結構異常

扁平足(Pes Planus)、空凹足(Pes Cavus)、腳掌內旋(Over Pronation)、長短腳(Leg-Length Discrepancy)等先天性腳部結構異常,長期下來都會增加足底筋膜負擔,也比較容易罹患足底筋膜炎。

緩解足底筋膜炎

推斷出罹患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後,就比較容易理解緩解方式,進而採取預防。

  1. 維持健康體重以避免體重過重,增加足底筋膜的壓力。
  2. 選擇穿著有支撐性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長時行走,赤腳行走則應循序漸進鍛鍊後再增加行走時間和距離。
  3. 避震墊磨損的跑鞋就要換掉(跑鞋的避震墊磨損已無法吸收跑步或行走時的反作用力,直接反應到足底筋膜避震,容易造成足底筋膜炎。
  4. 改變單一運動方式,採用多元組合運動模式,或從事對足弓壓力較小的運動,如游泳、腳踏車。
  5. 冰敷:已罹患足底筋膜炎者,可以冰敷來緩解疼痛,通常一次冰敷15分鐘,每天三、四次。
  6. 伸展、按摩足弓。
  7. 先天足底筋膜結構異常者,請醫師建議選購適合的矯正鞋。
  8. 泡熱水:已罹患足底筋膜炎者,於睡前可浸泡熱水,通常泡熱水15分鐘,熱水高度要能浸泡到小腿肚,泡完熱水後立即伸展、按摩足弓。
  9. 踩滾保特瓶:已有足底筋膜炎者,可用保特瓶裝滿水置於腳底來回踩滾,以達到按摩緩解。
  10. 踩滾高爾夫球:已有足底筋膜炎者,可用高爾夫球置於腳底來回踩滾,以達到按摩緩解。

預防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預防關鍵,在於減少足部負擔及舒緩足底筋膜,具體作法有以下幾種:

  1. 選擇合適的鞋子與鞋墊,須能完整包覆足部。
  2. 減少長時站立或行走,如跑馬拉松、長程爬山。
  3. 減少對足部高衝擊的運動,如排球、籃球。
  4. 避免提重物。
  5. 運動前應確實熱身。
  6. 避免運動過度,運動後可冰敷腳跟。
  7. 控制體重。
  8. 先天性結構異常者,向醫生諮詢穿著矯正鞋。

足底筋膜炎的復健

足底筋膜炎的復健方式很多,有些復健在醫院比較方便進行,有些則是居家就可以做復健的。我很推崇居家復健的方式,因為不太需要復健器材就可以進行復健,只要持恆復健,效果比去醫院復健更佳:

  1. 踮腳尖

用手扶著牆壁或扶著與書桌同等高度的固定物體站立,背部打直,墊起腳尖10秒鐘後放下腳跟放鬆,反覆進行1015(一組),每次3個組次,每個組次間休息3分鐘。踮腳尖可增加小腿肌力,讓筋膜獲得伸展與強化,並舒緩足底筋膜炎症狀,即使沒有腳底筋膜炎也可以用來鍛鍊雙腳的力量,是很不錯的低強度運動。

  1. 足底筋膜按摩

自己可透過自我按摩來舒緩足底筋膜炎症狀,用自己的大拇指直接按壓腳底,採橫向與縱向按摩足底筋膜5分鐘,力道不宜太大;或運用高爾夫球、網球、按摩球、圓棍、保特瓶裝水等可以滾動的硬質圓形物品,都可以拿來滾踩,由腳心往前往後反覆滾踩按摩足底筋膜,持續5分鐘,以達到按摩足底筋膜的效果。

  1. 足底毛巾伸展(抓毛巾運動)

坐在在椅子上,把毛巾攤開放在地上,將腳放在毛巾底端,以腳跟為支點,在腳跟不移動的情況下,腳心彎曲施力,使用腳底肌肉和腳趾將毛巾朝腳跟處拉扯,保持施力狀態30秒後放鬆休息30秒,重複1015次,一天訓練三次,可增加腳底肌肉肌力,鍛鍊足底筋膜的伸張力量,活化足底筋膜。

  1. 腳踝運動

坐在地面或床上,背靠牆壁或穩固物體(若能坐穩不滑動可不用靠牆),雙腳伸直且膝蓋打直,腳尖向身體方向鈎(彎曲),再將腳尖向前壓平,來回算一次,重複1015次,一天訓練三次,可增加足部血液循環,強化自我修復力。

  1. 小腿後側肌肉訓練

站立面對一面堅固牆壁,身體離牆面一大步,雙手向前做推牆動作,手肘與上半身打直,下半身呈弓箭步,後腳伸直(有痛感的那隻腳),感覺到後腳小腿肚有緊繃感,持續30秒後休息30秒,重複1015次,一天訓練三次,可伸展小腿肌,增加柔軟度與延展性,舒緩與伸展足底筋膜壓力。

  1. 足底筋膜牽拉運動

坐下屈膝,腳心與地面相貼,手掌握住五根腳趾,將腳趾向後扳10秒後放鬆10秒,重複1015次,一天訓練三次,可增加足底筋膜柔軟度。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依患者的嚴重程度、可配合程度及可負擔度,有不少選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症狀發作時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常見藥物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及類固醇,疼痛時也可以考慮使用足部的止痛貼布。如果是到復健科就診,就可能再搭配物理治療、局部注射,或是骨震波治療。概述如后:

  1.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就是用物理性方式(冷、熱、光、電)來達到治療的效果。常見的做法是透過電療或者熱療來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刺激神經末梢,藉此達到止痛、消炎效果。若口服藥物及物理治療都還不夠,就可能使用局部藥物注射。

  1. 局部藥物注射

藥物注射通常會注射在激痛點上。先用觸診或超音波檢查,以確認注射位置;注射的藥物可能是類固醇、消炎藥。另也有主張注射自體血漿製劑(PRP)及葡萄糖溶液,可能有達到促進組織增生的效果,也是選擇之一。

究竟要注射什麼藥物,牽涉到嚴重程度、患者身體狀況及患者預算,要與醫師討論,並不是貴就一定好。每種注射藥物都各有好處與缺點,應依個人狀況謹慎評估。

  1. 骨震波治療

骨震波治療是一種新的治療方式,是利用高能量震波接觸皮膚表面,讓皮膚底下的筋膜接收到能量後,遭到非常輕微的破壞。在輕微的破壞後,組織的循環會增加,也會啟動修復機制,藉此達到治療效果。

骨震波治療在治療當下會有輕微疼痛,在治療後幾天,就會感到症狀好轉,但治療會維持三個月到半年,因此要有耐心。

結語

「足底筋膜炎」是勞損性損傷發生在足底筋膜,經過積極治療與復健,80%90%都會有良好的改善。首先,「休息」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可以給予軟組織足夠修復和恢復時間,但休息不是坐著不動,而是減少運動量、降低運動強度,以較緩和的方式持續運動。

其次,加強自主訓練,置重點於加強小腿和腳踝肌肉的訓練。若實在很嚴重,疼痛異常,最好先尋求專業的運動醫學醫生和物理治療師幫助。

經過持恆療理與復健仍不見好轉,就必須從力學或跑步或健走訓練方面找出原因,多半是跑姿、走路姿勢、下肢力線異常等造成,調整姿勢後,足底筋膜炎才能真正的根治。

arrow
arrow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