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登山安全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山難意外頻繁有感
梁華傑
2022年2月17日
「MAPS.ME」是目前最容易學習的離線導航地圖App, Android、iOS都可以免費使用,學會如何使用,是山岳界登山必備的安全措施之一。然太多太多人,尤其爬山的主事者都不會使用,你放心跟這樣的人去爬山嗎?拿生命安全去冒險,你認為值得嗎?無論是團走獨行,請學會這一簡單易用的登山安全App吧!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全通過坍方地、碎石坡

登山家 梁華傑

碎石坡.jpg

 

在登山過程有可能會遇到碎石坡及坍方地,繞越是最安全的作法,但有些是無法繞越的,要能安全順利過關,必須具備基本知識和通過技能,任何大意都可能肇生登山安全事件與憾事。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登山安全核心價值

梁華傑

安全只能自己負責,代價也必須自己背負,這是不滅真理。天下最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就是你自己。

告示牌應立在潛在危險處,已經是看得到、聽得到、感覺得到的危險,還決定要冒險,這個代價就必須自己去承擔。這是美國國家公園的處理原則,但台灣的政府卻從來沒有正面去宣導這樣的安全觀。以優勝美地言,自成立以來,一共有300多人墜崖死亡,掉進急流溺斃的更不計其數。這樣的重大傷亡數字,若在台灣發生,早就公告封閉了。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緊急救援112、110、119有何不同?

梁華傑

2020820

image

112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使用登山杖的好處

台北百岳挺進隊 梁華傑

登山杖.jpg

長天數行程和長時間單日健行,最好都使用登山杖,因為這是正確的觀念。

登山杖的主要好處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吸血螞蝗上身處理與預防

台北百岳挺進隊總隊長 梁華傑

 

【螞蟥】分為【水蛭】、【旱蛭】,是環節動物門環帶綱動物,雌雄同體,身體光滑有延展性,深褐色或黑色。已發現的螞蟥約700種,約100種生活在海洋,約70種生活在陸地,其餘的都生活在淡水環境。一般的刻板印象認為螞蟥是吸血動物,其實並非所有螞蟥都吸血。整體而言螞蟥屬肉食性,許多種類以捕食小型無脊椎動物為生,只有部份種類為暫時性寄生,以各種宿主體液為食,其中也有以哺乳類血液為食的螞蟥。螞蟥最重要的特徵是頭尾各有一個吸盤,尾吸盤比口吸盤大而明顯。螞蟥有「有吻蛭」和「無吻蛭」兩類群,【有吻蛭】即咽部有肌肉質的口器稱為吻部,可從口中伸出刺入宿主體內吸血;無吻蛭則沒有吻部,是利用口中三片的半圓形顎切開宿主皮膚,也有僅具兩片顎或一片顎的,甚至也有口中無顎,僅能依賴強健咽部肌肉將獵物吸住並吞食的。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登山隊伍行進管理

台北百岳挺進隊 總隊長 梁華傑

2020412

登山隊伍行進管理.jpg

登山隊伍的行進管理,是登山嚮導與領隊基於登山安全必須思考與執行的領導統御,最終目的在引導隊伍安全的依計畫完成登山行程;其中隊伍的行進速度快與慢是肇生山難的重要隱性因素之一,意外延長的行進時間,可能加速登山者的體力耗竭,也可能延長隊伍暴露在惡劣環境中的時間,看似無生命危險之虞,然無形中已大幅增加潛在危險。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虎頭蜂與蜜蜂蜂螫之處理

台北百岳挺進隊 梁華傑

(整理蜂螫相關資料提供參考)

大家都知道虎頭蜂很毒,但虎頭蜂這類胡蜂到底有多毒呢?以黑腹胡蜂為例,毒囊充滿時可擠出5微升(μl)的毒液,1微升稀釋後可殺死十隻實驗用小白鼠,以此推算,約需上百隻虎頭蜂毒液才足以危害人體。然而人體對蜂毒可能的過敏反應,會進而引起嚴重休克致死,尤其是曾經被蜂螫過而休克的人,一旦再遭蜂螫,復發率更高,過敏反應會更強烈,因之要特別小心。

虎頭蜂毒液含有「致死蛋白」,具有分解磷脂質活性的磷酸酯酶(phospholipase A1),會破壞紅血球,有間接溶血作用,溶血強度約為一般蜜蜂毒素所含磷酸酯酶(phospholipase A2)的兩倍,這種溶血作用會引起腎臟衰竭、電解質異常(如高血鉀)、貧血、黃疸等併發症,嚴重時可致死;除致死蛋白外,虎頭蜂毒液中另有「鹼性蛋白(basic protein)」,能直接溶血,和上述磷酸酯酶有加成作用。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登山迷路勿下切溪谷避難

台北百岳挺進隊 梁華傑

「梁華傑」的圖片搜尋結果

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登山健行迷路所帶來的潛在危險是不可預知的,只有深刻了解迷路的處置方式,始能增力安全返回的機率。台灣溪谷陡峭多變化,雖然美麗但也帶有看不見的危險。想像一下,當在山上迷路時,第一個想做的事是什麼?有人選擇原地不動待援,有人會選擇自己找路,有人慌張見路就走。理論上,如果有做好完善的登山留守計畫,搜救活動通常會在失去聯絡的當日或隔天開始進行,因此選擇停留在原地會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但有時迷途者礙於身體狀況不佳或現場環境狀況無法避難,如缺水或氣溫降低等因素,可能會離開原地而去尋找水源或遮蔽。當需離開迷路現地時究竟要往那裡走比較好呢?探討過去的迷路案例顯示:很有迷路者選擇往下坡走,因為走起來比較輕鬆;另,因早期倡導的觀念是沿溪下行可抵達有人煙地區,最後失蹤者在溪谷尋獲的比例很高,但往往都已往生多時。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失温之處置方式

台北百岳挺進隊 梁華傑

失温怎麼辦.jpg

3000公尺以上高山或登山遇到劇烈異常天氣都有可能遇到失温的狀況。造成失溫的原因係因海拔愈高氣候變化愈大,當缺乏適當保暖設備,或長期暴露在氣候惡劣的低溫環境下,特別是精疲力竭、衣物潮濕的情況下,會產生體溫下降的生理反應,當體溫下降到攝氏35度以下時,人體即已進入失溫狀態。

失溫症狀包括感覺寒冷、皮膚蒼白、四肢冰冷、劇烈而無法控制的顫抖、言語含糊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應遲鈍、性情改變或失去理性、脈搏減緩、失去意識等。在登山野地一旦進入失溫狀況,可能在數小時內死亡,嚴重者可能心跳極慢,呼吸細微,即使呼吸及心跳停止,也不可認定患者已死亡,應立即施以急救處理。爰提供失温處置方式分享山友,除可自救亦可救人: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登山口的一些禮節

台北百岳挺進隊 梁華傑

雲海.jpg

登山、爬山的人口變多了,但很多人只是跟著去爬山,未去了解一些非約定成俗的登山禮節,這些非約定成俗的登山禮節多是出於尊重在地、尊重比彼、敬山、畏山的不成文禮節,為了有一個健康而有禮登山環境,請去爬山的大眾務必遵守這些登山禮節。

登山路線的登山口可能是在別人住家的週邊、果園或菜園範圍內,對登山者言,只是暫時通過的路段,可免於繞越;但對住戶或果、菜園主人言,登山客的出現是一種長期性干擾,如果再有車子亂停、垃圾亂丟、任意便溺、亂拿東西、偷摘水果或偷拔作物,那種對峙性緊張氛圍可想而知。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登山背包輕量化與背包選擇

台北百岳挺進隊 梁華傑

201961

投影片10.JPG

背包輕量化是建立在背包裝帶較輕重量;儘管大部分背包都有背負重量建議與限制,如在裝備的重量尚未減輕到適合背包輕量化的限重範圍,因而去購買輕量化背包會對背包的背負系統感覺不適。爰此,裝備輕量化原則之一:「背包是裝備輕量化中最後更換的一項裝備」,就可道出其中奧妙。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影片1.JPG

投影片2.JPG

投影片3.JPG

投影片4.JPG

投影片5.JPG

文章標籤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