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平溪灰窯 慶和煤礦--畝畝山--石硿子古道0形走

梁華傑&謝孟玲

2020年7月8日

IMG_20200708_131133.jpg

今天的走訪山林的路線是平溪灰窯的「慶和煤礦--畝畝山--石硿子古道0形走」,由「灰窯產業道路註1」進入,「灰窯產業道路長約2.6公里,我們機車一路進抵道路終點,這裡有一民宅(石硿子12-3號),也是「石硿子古道註2」登山口,也是「畝畝山」登山步道的入口。「石硿子古道」可一路走到雙溪,是往昔平溪灰窯通往內盤山坑的一條越嶺古道,經由內盤山坑可通往闊瀨、大平或柑腳,為淡蘭古道眾多支線之一。

「石硿子古道」(畝畝山登山步道)入口處有立一導覽標示牌,依導覽圖示,「大O型」全程約8公里,「小O型」約4.4公里,我們今天則是走「小O型」,先登「畝畝山」,再走「石硿子古道」回到「石硿子12-3號民宅」。

IMG_20200708_112535.jpg

登山步道入口的導覽圖

由登山口進入約3分鐘,先走到「慶和煤礦遺址」的「卸煤櫃遺址」,再前行20公尺煤礦的「捲揚機機房遺址」,復前行約2分鐘,就可走到「運媒雙層橋遺址」,橋上方是運煤道,下方是類似「吊橋」,上面舖設有木板供人可越過灰窯溪。

IMG_20200708_115551.jpg

卸媒櫃遺址

IMG_20200708_115609.jpg

捲揚機機房遺址

IMG_20200708_113021.jpg

運媒雙層橋遺址--最下層有舖設木板通往灰窯溪對岸,最上層是運煤--可通往越嶺保甲路及上內林山

IMG_20200708_113129.jpg

另一個角度的運媒雙層橋遺址

續往前走,約3分鐘遇一約5公尺的棧橋,再往前走1分鐘,就到了往「畝畝山」與「石硿子古道」的叉路口,路口上立有指標,三個指標分別標示「圳口站2850m、畝畝山1500m、石硿子古道入口」,我們取右上往「畝畝山」前行,這條登山步道也是台電的保線道,回程由「石硿子古道」出來,還會走到這叉路口及這一段路。

IMG_20200708_113352.jpg

長滿青苔的斑駁指標,還是很清楚地指引方向

過了這個叉路口(上圖的指標)後開始爬坡(指標被竹林擋住,要小心不要走錯),路面上有舖設不織布,應該是竹林主人為了農作行走安全所舖設的,我們爬山的人偶而來走走,一定要尊重與愛護地主的辛苦整埋,不只地主農人農作時安全了,我們爬山行進也提高安全性了,惜福、尊重與感恩是最基本的。

68374.jpg

進入上行坡這段路,地面舖設了很多不織布,研判是竹林主人為農作安全所敷設

IMG_20200708_115616.jpg

這段保線道還用生態工法敷設了排水溝,算是平整比較好走的路段--享受林蔭的清涼吧!

登「畝畝山」的前段山徑,是台電的保線路,路幅較寬、陡度也不大,較好走;約一小時左右會經過「龍門-龍潭線042的」高壓鐵塔,過了這裡後,路幅變的較為狹窄且較為陡峻的山路。今天我們來走這條山路,算是相當幸運,因為登山界的急公好義團體--藍天隊,甫於六月份到七月初才砍除清理這個區域山路的雜草,雖連日午後雷陣雨,山徑路跡仍十分清楚,走起來十分舒服。

IMG_20200708_131852.jpg

這裡是上行畝畝山及下切石硿子古道的鞍部叉路口,照片所示是下切到石硿子古道的陡降坡,有架設輔助繩,以往很少人走,藍天隊把路跡清出來,現在路跡很清楚

今天的身體狀況似乎是血糖偏低了一點,一整個上坡都很無力,且熱汗直爆,幾乎是從頭汗濕到腳底,自退休以來的爬山運動,幾乎都沒有發生過這種現象。走到這「石硿子古道」與「畝畝山」的鞍部叉路口,標高才511公尺,天氣雖然很熱,但在樹蔭中穿行,體感温度沒那麼熱,然在爬陡坡的過程,時感有些喘不過氣來,感覺好像血糖有點偏低,加上汗的爆流,致使體力有些透支,只好再放慢腳步、踏穩每一步、努力往上爬,終於於下午一點左右登頂成功。

由「畝畝山」圖根點往前行隨即下坡,取左行往「青林山」,取右行往「平溪子山」及「藥園步道」,都可以走回到這趟行程的登山口--石硿子古道與畝畝山步道入口,但山區路線複雜,叉路口很多,要特別注意每個叉路口的指標和路條指引以避免迷路。

IMG_20200708_130036.jpg

藍天隊在叉路口上新釘上的指引牌,日期是2020年7月2日,才一星期前,還熱騰騰的哦!

68380.jpg

下切到石硿子古道的山溝水路,需攀石拉繩小心下行

「畝畝山」又稱「白鷹石山」,標高570公尺,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登頂後卸下背包休息,並吃了一些葡萄、巴樂等水果來補充血糖,也吃了幾條肉乾來補充熱量,也適當補充了一些水分,稍事休息後,約十餘分鐘,感覺到體力回升了!

IMG_20200708_130103.jpg

畝畝山的圖根點,標高570公尺

登頂「畝畝山」稍事休息及補充能量後,循原路下切回到「石硿子古道」與「畝畝山」的鞍部叉路口,取右下切往「石硿子古道」前行,一開始就是要拉繩的連續陡下坡,還好藍天隊最近才砍除雜草、雜樹、蕨類,讓路跡清楚露出,走起來相當安全、安心。沒多久就走進山溝水路,大石怪石嶙峋濕滑,充滿了原始山林林相,這條下切的山谷路線雖然原始荒涼,但走下來的感覺還不錯,沿著著山溝及溪谷一路向下,就可以到達一座通往百年土地公的水泥橋。

IMG_20200708_141530.jpg

百年古橋嗎?舖滿了綠色地毯,很有詩情畫意,由此往前走,不到五分鐘就走到一座百年土地公

68385.jpg

古意盎然的水泥古橋--見證過淡蘭古道的滄海桑田

過水泥古橋後,沿溪左側前行約8分鐘路程見一叉路,石硿子土地公即在叉路左側坡上,聽說這座土地公廟已超過百年的歷史,是看盡淡蘭古道興衰起落的一座土地公廟。溪左側的山徑已坍塌,需越過山溪到右側才能繼續前行。我們今天只打算走到這裡,與百年的石硿子公地公廟相見,憑弔這裡的過往風光及享受一下這裡的清涼,回頭去探訪石硿子瀑布。

IMG_20200708_142123.jpg

石硿子土地公--看的出來是有人在整理;台灣真的要好好把這些歷史資產維護下去!

循來時路往回走過水泥古橋,取右續前行,約10分鐘即可看見往瀑頂的指標,直接右切往下走即可到達「石硿子瀑布」的瀑頂,由上往下俯視,即見上下各一不大的深潭,溪水由上潭往下潭飛瀉形成所謂的「石硿子瀑布」,今天的水量不是很大,但卻有幾分清幽,是一處不錯的野餐露營的好地方。我們由上潭邊上的之字形潭邊山壁小路攀著繩爬下到下潭,在下潭出水口的大石上架鍋煮食午餐。

IMG_20200708_143730_1.jpg

左側為下漂,右側為上潭

IMG_20200708_143713.jpg

下潭

IMG_20200708_143717.jpg

上潭

68391.jpg

沿著潭邊山壁小路攀著繩索爬到下潭

68392.jpg

沿著山壁皺摺小路攀著繩索爬到下潭--腳步要踏穩,手要抓牢

68393.jpg

下潭潭水--瀑布水量不大

68394.jpg

下雨了,搭起簡易遮蔽,重要的那鍋麵,先用雨傘擋住雨水--就這樣淋雨濕身吃午餐的另類山林體驗

山溪形成的潭水似乎不是那麼清澈,應該是跟這裡地質有石灰質特性的關係吧!我們由上潭邊上的之字形潭邊山壁小路攀著繩爬下到下潭,並環顧四周環境後,找了一塊大石卸下背包,這時已經下午兩點45分了,拿出登山用爐具,取用灰溪溪水,開始煮食午餐(泡麵+青菜),並煮了一壺茶,那知才剛開始煮,天空就下起雨,雖然有帶雨衣,也有帶雨傘,在無遮蔽情況下很難煮食煮茶,還好老婆還帶了件斗蓬雨衣,也帶了紅色尼龍繩,利用石硿子瀑布下潭出水處大石、一隻登山杖及一枝木杖,架起了簡易天幕避雨煮食,這餐又是在雨中享受山野熱食。

其實在登上畝畝山山頂前即已全身汗濕,在煮食午餐時又開起下起雨來,就算淋了雨,到底是雨濕或是汗濕已分不清楚了。吃完午餐,收拾完物品,雨仍在持續下著,披著雨披向「石硿子古道」出口前行,古道沿著灰窯溪畔走,山水相間,翠綠環繞,景緻相當優美,在接近古道出口前有一小小瀑布,其實就是山澗的落差,然而有山有水就是美!美就是美在那分清涼幽靜!

68395.jpg

又是一處沝間瀑布--有山有水就是美,美在那分清幽和寧靜

出到登山口外的機車停放處,雨仍持續下著,且有轉大的趨勢,穿上輕便型雨衣,跨上機車頂著雨踏上歸途,回到深坑前發現居然沒有下雨,又是山區的午後雷陣雨,只好停車脫下雨衣,讓風直接吹襲風乾已濕的衣褲,換得一些清涼抵住城巿的廢氣與悶熱。

 

 

1:「灰窯產業道路」的入口位於「望古車站」附近的106號道大轉彎處,轉彎處有家「莫內咖啡」, 繞過這個彎,路旁的公車亭旁,有條不明顯且不起眼的小產業道路,就是「灰窯產業道路」;「灰窯產業道路」長約2.6公里,道路終點就是「石硿子古道」。

2:「石硿子」位於新北市平溪區平湖里慶和煤礦廢礦區境內。「石硿」,台語發音,同「石空」,就是「石孔、石洞」的意思,台灣各地的山區都有類似的地名。

arrow
arrow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