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泊--合歡山昆陽

梁華傑

20209911

將我的Savrin休旅車改裝為具車泊功能,這個改造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只是把第三排後座折掉,同時打造一張可折卸的木床,之所以花了這麼久的時間,是因為我要用最經濟的DIY方式自己動手來打造。折下第三排後座後發現Savrin休旅車的室內車底是斜的,前高後低、前寬後窄,因為只有有限的手工具,為了抓水平與合適高度,反覆施工了幾次,才初具可平穩躺下來睡覺。為驗證功能及爾後的調整修改,並考量所有行程安排(十月初的「六日逆走雪山西稜」),決定選定合歡山的昆陽停車場做為首泊點,同時可以進行逆走雪山西稜前的高山適應訓練,因此安排了二天二夜的時間,既達到車泊驗證,也有足夠的高山適應時間。

IMG_20200910_123211.jpg

選擇合歡山昆陽做為首泊點,同時進行雪山西稜縱走行前訓練

首次車泊同時考量十月初的「六日逆走雪山西稜」,因很久沒爬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必要在「雪山西稜緃走」前做一次高山適應訓練,使身體可以適應高山高海拔的低氧環境,同時在沒有高山症預防性投藥情況下做適應訓練,特別將首次車泊和高山適應訓練兩者結合,選定合歡山昆陽停車場做為首泊地點,並安排合歡山週邊群山做為高山適應訓練場域。我想選擇高海拔地點做為車泊場域,是很多泊友沒有的經驗,尤其首泊就選高海拔地點試驗改裝後的車泊功能,更是少人有這種經驗。我認為在高山高海拔低氧環境都能通過車泊試驗,其他較低海拔地方就應該比較容易克服。

IMG_20200910_102518.jpg

由昆陽上行至合歡南峰,循稜線走到合歡主峰,回望來時路多壯觀啊!

Day1(99)出發&首泊首宿

決定了首泊與高山適應訓練的概略行動後,99日下午四點多由台北出發南下,直奔合歡山昆陽停車場,有點像夜衝模式,不過我們不太喜歡夜衝這種方式,因為不太符合旅行的要素。一路南下,駛上往合歡山的台14甲,約在晚上九點半左右抵達昆陽停車場,一片漆黑,安全第一的原則不能忘記,以很慢的速度繞行昆陽停車場一圈,拉下車窗仔細察看現場狀況與環境,風很大,有點冷,除了在昆陽派出所(現已廢棄停用)後方停有一部車外,沒有看到任何車輛,經觀察這輛車的泊友似乎已經在車上睡覺了,再觀察環境與風向後,決定將車停在這部車的後面,並相距約半個車身的距離。

雖然我們是初入車泊行列的菜鳥,但已具有多種型態的旅行經驗,我認為車泊是一種旅行生活,悠然慢活,深入體驗,享受當下一切。由於下午四點多直接由台北南下,並準備了充分的食材與器具,所以並沒有在山下晚餐就直接上合歡山了。這樣的概念與安排就是要在泊點煮食,進入旅行生活模式。停好車,輕手輕腳的開始架設車尾帳(只開啟掀背門套上防水帳及防蚊門),並取下登山用的高山爐具及食物,去厠所取水回來,就開始煮間晚餐,是極簡單的晚餐煮食。在彼此相互尊重、在不干擾另一輛車泊朋友睡覺的原則下,輕手輕腳煮了簡單的麵食(泡麵+青菜+蛋),似豐富卻簡單。由於是首泊,又是所謂的夜衝,顯得有點手忙腳亂,也驗證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晚餐後收拾餐具,連同盥洗用具都帶到昆陽停車場的厠所清洗與簡單梳洗,夜晚三千公尺高山的水是冰凍的,浸冷到底,洗完餐具和盥洗後,雙手已僵凍。帶著冰凍的手爬進車床睡覺,車泊第一覺,還不太習慣車床的高度,小心翼翼地躺在自己DIY的木床上,在極度寧靜的高山寒冷環境,沒有任何灯光,唯一光源就是月光和遠在不知多少光年外的星光,靜靜地躺臥在車床上還真有點睡不著,輾轉到了午夜時分仍未入眠,望著東方天空高掛的上弦月,月明星繁,好像回到小時候在南投鄉下老家,躺在長板凳上看著月亮、數著星星,這已是很久很久前的記憶了,沒想到在年將屆六十因想玩車泊旅行生活,無意間找回了兒時早已忘卻的記憶!

Day2(910)高山適應路線:昆陽--合歡南峰--主峰--東峰--昆陽

今天910日,進入車泊暨雪山西稜縱走前高山適應訓練的第二天。天亮就起床了,望著三千公尺高山的晨曦,烹煮著簡單的早餐和手沖咖啡,在浸涼晨光中啜飲著熱騰騰手沖咖啡,享用著簡單的早餐,人生幾何,享用這樣的早餐能有多少次呢?

IMG_20200910_102822.jpg

由合歡南峰至合歡主峰稜線上眺望藏在雲霧中的合歡東峰及武嶺

IMG_20200910_102859.jpg

合歡南峰靠近合歡主峰處稜線的嶙峋巨石

IMG_20200910_104846.jpg

與駐守合歡主峰上40餘年的碉堡合影,他是如此忠實的撼衛著台灣

IMG_20200910_105033.jpg

由合歡主峰碉堡射口眺望的山景,遠方已現出變換莫測雲霧

IMG_20200910_111217.jpg

由合歡主峰前的一切斜坡俯瞰國軍雪訓中心--左側尖峰為合歡尖

IMG_20200910_111249.jpg

準備由這個斜坡下切至國軍雪訓中心

IMG_20200910_111453.jpg

玉山圓柏--大自然--風的雕刻師

IMG_20200910_112214.jpg

由合歡主峰下切合歡溪的山徑--短箭竹林中隱藏很多沖刷的溝渠與洞穴

IMG_20200910_112225.jpg

國軍雪訓中心暨由合歡山莊至武嶺的台14甲線

IMG_20200910_115229.jpg

奇萊大山--合歡山莊--合歡山莊至武嶺的台14甲線--國軍雪訓中心

IMG_20200910_120049.jpg

隱藏在國軍雪訓中心下方的合歡溪

IMG_20200910_120238.jpg

合歡溪上的簡易集水取水設施--這就是合歡山週邊所使用的水源,你怎麼還會在合歡山做出任何汚染情事呢?

IMG_20200910_120907.jpg

國軍雪訓中心的保養場--最左邊還有保養溝,是一個二級保養廠

IMG_20200910_121016.jpg

由國軍雪訓中前的合歡溪回望合歡主峰前坡

IMG_20200910_123237.jpg

前往合歡東峰及松雪樓的指示牌

IMG_20200910_124256.jpg

很多人都不陌生的松雪樓,標高3150公尺

IMG_20200910_131415.jpg

合歡東峰步道的入口--我最不喜歡的三千公尺高山之一,原因:過分人工化

IMG_20200910_131437.jpg

以前有三、四條路可以登上合歡東峰,但現在不但過分人工化,且封閉其他通道,只因主管機關不想做管理維護工作

IMG_20200910_140528.jpg

上合歡東峰的木棧道階梯,看倌們想想:在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弄這些設施合適嗎?

IMG_20200910_141214.jpg

造型漂亮的玉山圓柏

吃完早餐,收拾妥當,整理好大背包,準備展開今日的高山適應訓練。今天高山適應訓練選定的路線為:昆陽停車場--合歡南峰--合歡主峰--下切合歡山雪訓中心--松雪樓--合歡東峰--松雪樓--武嶺--昆陽停車場,走滿走足8個小時。

IMG_20200910_141446.jpg

照片中的停車場就是武嶺停車場,是挖掉山頭闢建,是非常不適合的,只為了滿足人類的方便

對大多數登高山的山友而言,這條路線並不陌生,但其中有二段是一般山友不會走的路段(後述)。既然是高山縱走前的適應訓練,上下坡的心肺功能訓練,以及日走78小時的長時長距離就必須落實,不是做給誰看,而是為了自己平安無損完走雪山西稜。

IMG_20200910_141525.jpg

孟玲在合歡東峰上

IMG_20200910_141955.jpg

孟玲在合歡東峰,標高3421公尺

IMG_20200910_144213.jpg

爰此,今天的高山適應訓練有很值得分享的一段路,是登上合歡主峰後,從合歡主峰厠所前的山徑直接下切到國軍寒訓中心的這段山谷路線。經現地偵察及與MapMe 核對路線後,決定由合歡主峰下的厠所前的山徑,循山腹山徑直接下切到國軍寒訓中心,在越過合歡溪後取右行,撥越箭竹叢進入到寒訓中心的馬路上,再循馬路往鐵柵門方向走,但到了鐵柵門前發現將近二人高的鐵柵門上了鎖,且兩邊側翼滿佈刺絲鐵絲網,無處可翻越,又不能明目張膽直接翻越鐵柵門,只好手持山刀由右側邊坡的高山刺玫瑰、矮箭竹叢,劈荊斬棘的開路而出。因不想明目張膽翻越鐵柵門而壞了規矩,劈荊斬棘開路而出,成為此行的高山旅行生活體驗。

IMG_20200910_150051.jpg

我們在松雪樓耍帥

IMG_20200910_152147.jpg

在合歡山莊住武嶺公路爬坡段回望合歡山莊--中午就是由轎車處右側劈荊斬棘開路爬上停車場

另一段值得分享的路段,是從合歡山松雪樓循公路走到武嶺,再由武嶺走下到昆陽停車場的這段泊油路,是除了徒步旅行的人外,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用走的方式去走。

IMG_20200910_153911.jpg

由合歡山莊走到武嶺途中大彎道的反射鏡--玩個反射鏡拍照

我們下了合歡東峰,在松雪樓稍為休息後就直接往武嶺方向走,這段公路是上坡路,在3000公尺高的公路以徒步速度行走,走起來真的喘噓噓,而且又落在一天行程的最後段體力快要用盡時,的確是很累,不過可以用來鍛鍊心肺功能,並強化大腿的股四頭肌。走到武嶺時去標示牌拍照張留念後續往昆陽方向走,這段路轉為下坡,稍為輕鬆一些,但確轉為考驗膝關節的能耐,以及考驗鞋子是否合適、鞋帶是否繫好繫正確,不然鞋子會不斷的往前滑動而讓腳趾頭一直碰撞擠壓鞋頭。這些種種都是高山縱走時會面臨到的考驗。

IMG_20200910_155218.jpg

走到武嶺,不免俗來武嶺標示牌留下身影紀念--武嶺是台灣公路的最高點

一路踏著穩健步伐前行,還沒走到合歡主峰步道入口,天空就飄起雨來,山嵐籠罩,寒風由山崗襲捲下來,沒多久四週即為大霧掩埋,且雨越下越大。約下午5點左右回到昆陽停車場,只有撐傘走的結果,是褲子下半截已然全濕了。冒雨將車子調整到側邊有屋簷處,換下已半濕的褲子,穿上厚外套保暖,以避免失温。稍為緩和一下,去厠所取了水,開始料理晚餐和煮些熱茶喝,全程都在大雨不斷中進行,還好有車尾帳及昆陽派出所短短的門廊遮蔽大雨直淋,總算完成料理,好好吃了一頓熱食、熱湯,身子暖了,一天的高山適應訓練也累了,晚上八點多一點,就爬進車床睡覺了。

IMG_20200910_155915.jpg

山嵐籠罩,寒風由山崗襲下,天空飄起雨,且雨越下越大,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Day3(911)高山適應路線:小風口停車場--合歡北峰1km下切山腰線--北峰反射板--合歡北峰--小溪口露營地--沿日本帝國廢電桿路--主線0.3km--登山口--小風口遊客休息區

 昨(10)日完成第一天的高山適應訓練後,以裝備不落地方式進行第二日的車泊與煮飲,晚上仍泊宿於昆陽停車場。不知昨夜的雨何時停了,晨起發現天空出現飛碟狀雲彩,在晨曦中變換,感覺很不一樣。今日早餐豐富一些,除了手沖咖啡外,多加了荷包蛋和乾煎薄片豬肉來補充能量,以備今日的高山適應訓練。

IMG_20200911_062303.jpg

早上起來看到超美的飛碟雲

今天賡續進行高山適應訓練,選定的路線為:小風口停車場--合歡北峰1km下切山腰線--北峰反射板--合歡北峰--小溪口露營地--沿日本帝國廢電桿路--主線0.3km--登山口--小風口遊客休息區。今天的路線也是大多數高山健行者會走的路線,上合歡北峰大多數人都是走位於稜線的北峰步道,很自然地我也是走在這條稜線路線上,然走到1公里後向右側山坡觀察發現,山腹間有兩條小徑可通往北峰反射板,開啟MAP.ME核對路線,確確了近方位的小徑可以直上北峰反射板,在過了1公里標示椿後,我循山徑下切至山腹的水池,並沿山腹小徑路線直取北峰反射板山頭,越過反射板山頭後循山徑再切回到稜線路線1.8KM處,再攻抵北峰頂,又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IMG_20200911_093044.jpg

小風口停車場--停好車準備向合歡北峰出發

IMG_20200911_094008.jpg

合歡北峰登山口

IMG_20200911_100938.jpg

合歡北峰步道,背後是奇萊連峰

IMG_20200911_101527.jpg

蜿蜒在合歡群峰的台14甲號道

IMG_20200911_104559.jpg

合歡北峰步道上的高點--美的不像話的藍天白雲

IMG_20200911_104843.jpg

山腹中有兩條小徑,我就是從左邊的小徑直上合歡北峰反射鏡的山頭

IMG_20200911_105118.jpg

山腹中有個水池,找到一個角度剛好有合歡北峰的倒影,美極了!

IMG_20200911_105225.jpg

奇萊大山太遠了,無法在水池中找到倒影,但水中倒映著藍天

IMG_20200911_105534.jpg

山腹中往合歡北峰反射鏡的小徑,在這張照片看的更清楚!

IMG_20200911_105849.jpg

由山腹遙望在合歡北峰稜線上的老婆

IMG_20200911_105945.jpg

爬上這個山坡就到合歡北峰反射鏡了!

IMG_20200911_110408.jpg

合歡北峰反射鏡的正面

IMG_20200911_110423.jpg

我在合歡北峰反射鏡腳下

IMG_20200911_110517.jpg

合歡北峰反射鏡的側面鋼骨結構

IMG_20200911_110549.jpg

合歡北峰反射鏡的後面鋼骨結構--禁得起高山風吹雨打日曬的高強度結構

合歡北峰攻頂後,繞走一圈看看週邊高山景色,因為北峰週邊有太多的黃金(COVIN-19疫情當頭,太多沒有水準的人來爬山),只好走遠一點,選擇了北峰頂南斜面的箭竹坡坐下,吃著午餐(早上自己煮的餐食來當行動糧),悠閒地欣賞高山景色,眺望遠方奇萊山的嶙峋峭壁,望著北峰反射板週邊箭竹山景,看著緩緩努力走在北峰稜線步道的人,高山冷風輕拂,豔光四射的陽光照著頭頂,冷風豔陽,不知不覺中皮膚已覺刺燙,中午時的高山太陽幅射超厲害,才半個鐘頭,皮膚已漸轉紅。

IMG_20200911_113037.jpg

在合歡北峰留下美麗身影

IMG_20200911_113144.jpg

風和日麗太陽暖,在合歡北峰留下美麗合影

IMG_20200911_113301.jpg

合歡北峰三角點的美麗身影--標高3428公尺

IMG_20200911_113410.jpg

與合歡北峰(標高3428公尺)三角點的美麗合影

IMG_20200911_113500.jpg

襯著藍天白雲與合歡北峰(標高3428公尺)三角點的美麗合影

IMG_20200911_114110.jpg

艷陽高照,清風徐徐,能在合歡北峰曬太陽、吃午餐,是何等幸福的事!

IMG_20200911_114121.jpg

由合歡北峰眺望合歡北峰步道及遠方的奇萊大山

午餐約莫半個小時,因仍有足夠時間,我們調整了行程,先取道探訪小溪口營地及尋覓小溪口營地處的水源,以為下回北峰露營打紮,再去走MAP.ME上標示的「日本帝國舊電線桿路」,在出合歡北峰登山口前上切回稜線步道。

決定後我們隨即下切向小溪口營地前行,到了小溪口營地繞行一圈後,這時小溪口營地只有六頂帳,未見新聞所說的滿山遍谷都是帳篷的跨張報導。繞出小溪口營地後,用MAP.ME導航取道走「日本帝國舊電線桿路」。這條山徑是日據時期日本人架設電報電路時的一條山路,算算時間,可以說是一條古道吧!這時有3名在梨山電信局服務的山友說要跟我們同行,只好向他們講白:我們是在探訪這條沒有走過的路線,可能會多走一些路,但他們仍堅持要跟,只說言明我們不帶路但你們可以跟,任何時候你們都可以脫離,自己注意自身安全。

IMG_20200911_123914.jpg

遠遠看到小溪口有四頂帳--清晰可見的那條山徑是往天巒

IMG_20200911_124222.jpg

小溪口營地上的帳篷

我們沿著「日本帝國舊電線桿路」向北峰登山口方向前行,途中有三、五處極美秘境,流漣拍照,慢走欣賞,真是不虛此行。「日本帝國舊電線桿路」沒有那麼多起伏,緩緩而降,比合歡北峰步道好走一些,但沒有任何標示,途中也有一些叉路和獸徑,需要有辨識人走路徑或獸徑的能力,較能保障不會迷路,如果沒有帶妥適裝備、導航工具、地圖、辨識路徑能力,基本不建議走這條路徑。

出了北峰登山口走到小風口遊客休息區,在這裡為今天的高山適應訓練劃下休止符,稍事休息、補充能量並喝些熱水後,循對面階梯下到小風口停車場開車返回南投住處,也為我們的首次車泊劃下完美句點。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梁華傑 的頭像
    梁華傑

    梁華傑的部落格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