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遍路第12天 Southern City Hotel → JR土佐大津站 → JR土佐一宮站 → 第30、31、32番寺→種崎渡船場→長浜渡船場→第33番雪蹊寺→民宿高知屋
2023年6月10日
梁華傑
今早在Southern City Hotel對街的「すき家(SUKIYA)」餐廳吃早餐,是一家類似台灣吉野家的餐廳,24小時營業,今天早餐吃點不一樣的,點了生蛋拌飯,首次嘗試很日式的生蛋拌飯,但吃起來……,嗯……味道不怎麼樣,或許是我的吃法錯誤吧!一邊用餐一邊暗中細細觀察餐廳內日本人的生蛋拌飯吃法,這時才發現我的拌飯程序有點不太對,生蛋已拌入飯中,只好囫圇吞棗把已拌好的生蛋拌飯吃完,下次有機會再點生蛋拌飯時再來摹仿日本人的拌法了。
昨(0509日)晚夜泊的Southern City Hotel,是一家商務旅館
四國遍路徒步旅行中首次嚐試吃生蛋拌飯當早餐(すき家(SUKIYA)餐廳)
孟玲點的生菜沙拉及照燒飯(すき家(SUKIYA)餐廳)
為了順利搭上種崎渡船場及長浜渡船場的航班,親身體驗空海大師當年行於海上遍路的心路歷程,為此,今日向前推進的方式是併用搭乘JR火車與徒步兩種方式,雖然JR火車只搭了兩站,由JR土佐大津站搭到JR土佐一宮站,距離約為4公里,其路程仍然是採用徒步旅行的方式,徒步旅行的距離約為28.24公里。
今天的JR行程只有一站,由JR土佐大津站搭到JR土佐一宮站
JR土佐大津站是個無人站,透過售票機購買車票,不然上車後要主動補票,其實跟台灣的無人站很像,但日本的無人站環境非常乾淨
JR土佐一宮站
我們搭乘的JR火車,只有兩節車箱
出了JR土佐一宮站,改採徒步方式,首先走到第30番善樂寺,供奉的本尊是阿彌陀佛,善樂寺沒有山門,有如社區公園般的平易近人,易於親近禮佛。
第30番善樂寺,沒有山門,有如社區公園般的平易近人,供奉的本尊是阿彌陀佛,但在門口處立了一尊十一面觀世音菩薩
第30番善樂寺的本堂
第30番善樂寺的大師堂,建於大正年間(1912-1926年),大師的雕像被奉為「消災解厄大師」而廣為人知,據說無論是在大厄年去參拜或是祈求出門在外平安,都能得到庀廕,很是靈驗
位於第30番善樂寺旁的土佐神社(とさじんじゃ),為式內社、土佐國一宮、舊社格為國幣中社(現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
由於在明治時代時(1872年)受到神佛分離令的影響,善樂寺遭到廢寺,本尊阿彌陀佛移至國分寺暫厝,因之那段時期即以安樂寺為第30番寺;明治9年(1929年)時,俟後善樂寺重建復寺後,善樂寺和安樂寺都被視為第30番寺,然第30番寺究竟應是安樂寺或是善樂寺,始終無定論,幾經協議,一直到平成6年時,安樂寺成為善樂寺的奧院後,第30番寺才確認回歸為善樂寺。
由第30番善樂寺往第31番竹林寺走,有三條路可選擇,我們是走44號縣道,會經過國分川橋,發現國分川的景色風光乾淨清爽,放眼望去,令人心曠神怡,尤其川水清澈,映照出的水天景物水中倒影,就是那麼美!台灣的河川真的要加油啊!
參拜完第30番善樂寺後,續徒行來到第31番竹林寺,由第30番善樂寺走到第31番竹林寺的距離有6.4公里,進入登山口後,要穿越私人果園,再行經一片墓園,經過一段山路爬升後,遍路道從牧野植物園後山進入;牧野植物園是為了紀念日本植物分類學之父牧野富太郎而建立,園區約有6公頃。遍路道借道進入後,出了植物園大門應該就是第31番竹林寺,然因牧野植物園的這段遍路道沒有小紅人標示,我和孟玲在這裡小小迷了些路。
從牧野富太郎少年雕像看起來,年輕時應該是一個帥哥,有這種成就真的是一種堅持
由登上牧野植物園的之字道向下俯視,既現代又寧靜,淺山丘陵綠林環繞,蹈浪碧綠阡陌
竹林寺的山門外有一尊老年的空海大師像,老年的空海大師凝視遠方的剛毅眼神,令人印象深刻。第31番竹林寺供奉的本尊是文殊菩薩,係西元724年聖武天皇夢見他登上中國的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薩,諭旨行基菩薩找尋與五台山相似的山建寺,行基菩薩選擇了此地,並在白檀樹上雕刻文殊菩薩雕像,將其供奉於依山而建的正殿裡。
遍索記憶,四國遍路幾乎沒有老年的空海大師雕像,竹林寺山門外的這尊老年空海大師雕像,大師凝視遠方的剛毅眼神,令人印象深刻
弘法大師於大同年間(806-810年)造訪此寺,在此苦煉修行瑜伽法,修復荒廢破舊的廟堂,並列入寺廟靈地之一。竹林寺的院區有著優美的日式庭園造景,令人賞心悅目,怡然養性,據說是夢窗國師(1275-1351年)所設計製作,已被指定為國家的名勝風景區;夢窗國師是臨濟宗有學問的著名僧侶。竹林寺是高知(土佐)學僧雲集的「土佐文化中心」,也被稱為「南海第一道場」、「土佐第一名剎」,考季時會有很多學子來此參拜以祈求考試順利。
進入竹林寺要先爬上這長陡階梯參道,才能參拜本堂的文殊菩薩和大師堂,參道兩側的楓樹,初夏遍路時是一片盎然的新綠,青楓的新芽綠葉,特有一番風味
竹林寺的本堂-供奉本尊為文殊菩薩
竹林寺的大師堂
竹林寺內的五重塔,興建於1980年,高31.2公尺,完全由柏木組合而成,具有鎌倉時代初期(1185-1333年)的風格,是高知縣獨一無二的五重塔
這座是日本四國高知縣的五台山,標高僅145公尺,整座山都隸屬於高知縣立城市公園;中國的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標高3000公尺,供奉文殊菩薩而廣為人知的寺廟靈地,也是中國的佛教信仰中心
竹林寺的各種地藏菩薩-千體地藏、一言地藏等,有古典的地藏菩薩,也有現代化的地藏菩薩
竹林寺的善財童子
離開第31番竹林寺續向第32番禪師峰寺前行,循著山腹的翠綠林道山徑緩緩下山,在離開竹林寺下山後又迷了方向,多繞了好一些路。由於今天的天氣一直是陰霾朧罩,我們下到山下的下田川時,天空已開始飄雨了,儘管是穿著很透風的斗蓬式雨衣徒步行走,因低氣壓使然,悶熱的很,雨只要變成微微雨絲,我們就把斗蓬式雨衣脫掉,雖然仍是汗流不止,但總輕鬆許多。
下山時穿越原始森林風貌的翠綠山徑,舖滿枯黃落葉的土路,走踏起來身心舒暢,更顯初夏時季的林蔭涼快
沿著376號縣道前行,會穿越長445公尺的大畑山隧道
大畑山隧道入口,是人車分離的隧道,對徒步旅行者是相對安全的設計
走在14號縣道上的聚落,這座日式建築,建築地基高達兩公尺,而且地基是巨石堆砌而成,很有宏偉氣勢
細雨紛飛中走到了第32番禪師峰寺的山腳下,不休息,一股作氣登上標高82公尺的八葉山,來到山上的第32番禪師峰寺,八葉山雖然不高但卻有極佳展望,駐足眺望,高知新港與附近土佐灣海岸的美景,盡收眼底,可惜天氣陰霾,少了陽光,美景就少了亮麗。
時而細雨紛飛,時而滿天陰鬱,駐立在標高82公尺的第32番禪師峰寺,展望極佳,駐足眺望十市海岸,高知新港與附近土佐灣海岸美景,盡收眼底,可惜天氣陰霾,少了陽光,美景就少了幾分亮麗
第32番禪師峰寺的拙樸山門,山門前立有一石柱指標,清楚標示:竹林寺六.三粁(粁是千米之意,就是公尺的意思)、雪蹊寺七.五粁
第32番禪師峰寺位於海拔82公尺的峰山山頂,當地人稱之為「峰山寺」、「峰廟」或「峰寺」。當初禪師峰寺是為保佑出海平安而建立的寺廟,所以出海捕魚的人稱之為「船魂觀音」。在江戶時代(1603-1868年),除漁民外參拜外,歷代藩主也都在禪師峰寺祈求保佑浦戶灣出航的航海安全。第32番禪師峰寺供奉本尊是十一面觀世音菩薩。
第32番禪師峰寺的大師堂
第32番禪師峰寺的本堂
據廟宇典故,行基菩薩奉聖武天皇(724-749年在位)諭旨,為保佑航行在土佐海岸的船隻安全而建造本寺。後弘法大師於806年造訪此寺,看到院內排列著奇形怪狀岩石,彷彿像觀世音菩薩的極樂世界,佛教的最高境地印度普陀洛迦山聖地,於是在此地苦練修行虛空藏求聞持法,然後親手雕刻十一面觀世音菩薩雕像供奉為主佛,並將寺名定為「禪師峰寺」,且因峰山山形有如八片葉片的蓮花台,因而把山號名為「八葉山」。
此外,第32番禪師峰寺也是一個以奇異岩石景點,有許多因風雨侵蝕而形成藝術般的岩石,大殿前奇岩怪石中,就豎立著芭蕉的俳句紀念碑-岩石飛揚陡峭於寒風吹嘯的干枯杉林間」,如果可以在這裡靜心度過些許時光,將會記憶下旅行中難忘的回憶。
第32番禪師峰寺也是一個奇異岩石的景點,寺院中有許多風雨侵蝕而形成藝術般的岩石
在禪師峰寺駐足了好一會兒,眺望了幾許海天美景,也欣賞了一些奇岩異石,復向第33番雪蹊寺前行。從第32番禪師峰寺走到第33番雪蹊寺的距離有8.1公里,徒行途中小雨轉變為傾盆大雨,鞋子吃滿了雨水,沿著海邊的14號縣道前,走起路來變的有些沉重。走著走著,發現海岸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鋼筋混泥土構造的三層樓高的高台,似乎是海嘯(津波)來襲時用以緊急避難,維護的乾淨整潔。
三層樓高的鋼筋混泥土構造的高台,是海嘯來襲時緊急避難之用,乾淨整潔,維護的十分良好
在過去沒有橋的時代,只有搭渡輪從種崎渡船場搭船到梶ヶ浦渡船場,再走到第33番寺雪蹊寺。因此,我們仿傚古時遍路者的船遍路,往第33番雪蹊寺的遍路道選擇搭免費渡船,只是無法確知當年空海大師是徒步用走的,亦或是搭乘渡船。不過對來走四國遍路的我們夫妻俩而言,搭船遍路是一種很不錯的徒步旅行體驗,不僅可以借機讓疲憊的身體稍稍休息一下,船遍路豐富了我們夫妻倆的四國遍路徒步旅行。為此,我們循著種崎渡船場的指標走到了種崎渡船場,搭乘免費渡輪到長浜渡船場,雖然只是不到十分鐘的短短航程,卻可以少走一小時的路。其中有一段路可以選擇徒步,
循著14號縣道進入種崎巿區後,我們就運用GOOGLE MAP及路標的雙重指引,向種崎渡船場方向走去,準備去搭乘免費的渡輪到長浜渡船場
種崎渡船是縣營的,左邊是種崎渡船場碼頭,我們到時因還沒到船班時間,閘門未開啟;右邊是種崎渡船場的候船室(種崎待合所)
種崎渡船平日、假日的往返時刻表
我們登上了種崎渡船,今天還有另外三位女姓的日本遍路者,只打了招呼,因語言關係並沒有聊上天
我們搭的渡船離開了種崎碼頭,航向長濱碼頭了
渡船準備靠泊長濱碼頭了
渡船是航行在浦戶灣內,由種崎渡船場航向長浜渡船場的航行中遠遠眺望浦戸大橋
在長浜渡船場下了渡船,由渡船碼頭走到第33番雪蹊寺大概只有1.5公里,約走15分鐘就可抵達,而且今晚落腳的民宿-高知屋就在雪蹊寺對面。不用再趕路了,可以好整以暇的先走去雪蹊寺參拜及納經,再到對面的民宿高知屋投宿。少了趕路,就多幾分閒情逸緻,心境自然不同。
由長浜渡船場走在長浜的街道上,又發現一戶蓋在巨石上的民宰,是什麼樣的建築概念呢?
第33番雪蹊寺是四國八十八札所中唯二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也是四國八十八靈場中三所禪寺之一。空海大師於弘仁6年(西元815年) 開基立寺,初建時名為真言宗高福寺,後改為慶運寺,歷經廢寺,後由戰國時代土佐領主長宗我部元親(西元1539-1599)重修,並以自己的法名「雪蹊恕三」的前二字為寺命名-雪蹊寺,原本寺名成為山號,全稱為高福山雪蹊寺,並邀請月峰和尚為開山住持。
第33番雪蹊寺供奉本尊是藥師如來,雪蹊寺沒有山門,在入口兩邊各立了一根石柱代替了山門,更有一種社區公園之感,入口處旁邊立有一石柱,其上雕刻著種田三頭火的名句--人生即遍路五個字,輝映出徒步四國遍路的心境寫照。
雪蹊寺距土佐灣桂浜不遠,桂浜係以美麗的白色沙灘和賞月勝地而聞名,同時也是以德川幕府末期著名武士坂本龍馬的銅像而聞名,距雪蹊寺以東約4公里。
第33番雪蹊寺的山門,山門側也立有一根石柱,上面刻著-人生即遍路,真是徒步四國遍路的心境寫照
第33番雪蹊寺的山門
第33番雪蹊寺的大師堂
第33番雪蹊寺的本堂
第33番雪蹊寺的本堂與大師堂為L型呈現
參拜完雪蹊寺後,徐步走到寺對面的民宿高知屋CHECK-IN,在熱心老闆娘接待下,先淨體、泡澡,消除徒步一天的疲憊,更換為和服,以清爽、舒適、輕鬆的心境,享受民宿老闆娘準備的豐富日式晚餐。
民宿高知屋的接待櫃檯
淨體、泡澡消除了徒步一天的疲憊,以清爽、舒適、輕鬆的心境,享受民宿老闆娘準備的豐富日式晚餐
懸掛在接待櫃檯的四國八十八所露場御印譜,我非常喜歡這種徒步遍路的蒐集和收藏。因此,我和孟玲的四國遍路徒旅,就共用一本納經帳,蒐集八十八所寺廟的御印譜及御影,希望返台後將蒐集的御影裱褙起來。
四國遍路在寺廟納經時,執事人員會在納經帳上以毛筆寫下納經文及蓋上朱印,我簡單說明這些納經文及朱印的內容:納經帳頁面右上方的二個字為「奉納」,中間的字是代表本尊的「種子字(本尊名)」,左下的字為「寺名」,並蓋上三個朱印,分別是札所番號、本尊種子字、寺名。如果第二次以上的遍路者,可以使用同一本納經帳,執事人員就僅會蓋上三個朱印,因此,遍路很多次的遍路者,他的納經帳就會被蓋的滿滿的紅色朱印。納經後寺方會附上一張該寺的「本尊御影」,像是佛菩薩的名片回貼,要好好保存哦!有些納經帳的紙不易乾,執事人員在寫完時會幫忙墊一張紙,自己也可以用納經所準備的吹風機吹乾。我想四國遍路在空海大師庇護下完成徒步旅行壯舉外,帶回滿滿的回憶,而珍藏就是那本擁有八十八番寺廟神佛和大師神力的納經帳,以及八十八番寺的本尊御影。
今日推進距離:30.74公里(徒步28.24公里、JR火車4公里、渡船約10分鐘)
今日徒行軌跡:https://www.mysports.net.tw/mHealthWebportal/forward?actionRedirect=workoutCalendar
上一篇:四國遍路第11天 民宿Tabi no Yado Misono→第27、28、29番寺→Southern City Hotel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