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登山迷路勿下切溪谷避難

台北百岳挺進隊 梁華傑

「梁華傑」的圖片搜尋結果

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登山健行迷路所帶來的潛在危險是不可預知的,只有深刻了解迷路的處置方式,始能增力安全返回的機率。台灣溪谷陡峭多變化,雖然美麗但也帶有看不見的危險。想像一下,當在山上迷路時,第一個想做的事是什麼?有人選擇原地不動待援,有人會選擇自己找路,有人慌張見路就走。理論上,如果有做好完善的登山留守計畫,搜救活動通常會在失去聯絡的當日或隔天開始進行,因此選擇停留在原地會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但有時迷途者礙於身體狀況不佳或現場環境狀況無法避難,如缺水或氣溫降低等因素,可能會離開原地而去尋找水源或遮蔽。當需離開迷路現地時究竟要往那裡走比較好呢?探討過去的迷路案例顯示:很有迷路者選擇往下坡走,因為走起來比較輕鬆;另,因早期倡導的觀念是沿溪下行可抵達有人煙地區,最後失蹤者在溪谷尋獲的比例很高,但往往都已往生多時。

從這些失敗案例中顯示,失蹤者經常往溪谷移動找路,但往溪谷避難的失蹤者大多無法成功生還。就實務與救援成功的案例分析,待在稜線或山坡上會比往溪谷移動還要安全。此外,登山健行野外事故處理的第一線,是發生登山安全狀況的自己,如果處置得宜,一旦啟動救援後也比較容易發揮實質作用,增加被救援成功的機會。因此,當發生迷路時千萬不要往溪谷避難,理由概述如后:

1.離登山路徑較近

大部分的登山路徑多是沿著稜線或稜線旁邊開路,因此在稜線上待援,讓搜救者找到失踪者的機會較大。另,沿者稜線往上走,有機會可以走到山頂,可讓失蹤者確認自己的所在位置。

2.台灣溪谷經常有無法克服的困難地形

台灣溪谷地形陡峭多變化,峽谷、瀑布、崩壁等困難地形多,且又濕滑難走,大雨後水位可能瞬間暴漲。若迷路者下切到溪谷移動,容易渡過困難地形後無法回頭,因而被迫繼續往下走,可能深入更危險的區域,甚至是遇到進退兩難的地形。

3.稜線待援獲救機率較大

搜救人員欲進入溪谷救援,需特殊專業技能與裝備,且溪谷地型複雜多變,行動異常困難,導致搜救行動緩慢。通常進行搜救時,搜救行動與路線是有系統的沿著稜線來規劃,搜救人員也比較容易進入,因此留在稜線上待援比較容易被搜救人員尋獲,往往比下切溪谷自救得到更多獲救機會,也大幅縮被救時間,大幅增加山難存活率。

4.空中搜尋較明顯

當派遣直昇機進行空中目視搜尋時,經常受到地表植被遮蔽而很難找到失蹤者,下切到溪谷更難被空中的直昇機看到。然留在稜線上待援則比較容易可以找到空曠(陡稜)處,讓空中搜救人員比較容易看到失蹤者。

5.地勢較高的樹林較易找到避風處

稜線上風大時,失蹤者可能會擔心失溫而往下移動。然事實上入夜後溪谷常會吹起谷風,加上濕度高、濕氣重,氣溫降得更快。留在稜線上待援雖然風大,還可以選在背風處、山坳、樹林或石洞中,比較容易找到一些無風的遮蔽處來進行緊急避難,而且往往會比山谷來得較舒適且安全。 

 

下一篇:登山背包輕量化與背包選擇

arrow
arrow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