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善養肌力、肌耐力及肌肉量戰勝肌少症

路久情深(6973) 梁華傑

2021930

何遇肌少症.jpg

人體的肌肉幾乎佔了體重一半,肌肉能幫助增加新陳代謝、保持血液順暢循環、增加糖分利用率,進而預防糖尿病,最重要的是可以維持未來行動自如的能力。此外,有好的肌肉,更能展現身體的線條,打造健美的身體。然30歲後,肌肉量每年下降約1%,到了4050歲時,肌肉量就會減少1020%,這時「肌肉量不足」的問題就會浮現。除了年紀增長所造成的肌少症外,久坐族因缺乏足夠運動,將導致上肢肌力失衡,大肌肉群流失與弱化,易出現「靜態肌少症」的問題,也是需要注意的族群。爰此,特提出下列關鍵事項,供年過50即將邁入老年或老化階段的新老族參考,俾及早養成運動習慣,練就足夠肌肉量,讓自己在老化過程可以過有品質的生活。

1.年過50後,務必養成「能站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躺」的習慣。

2.5060歲後,不要任意減重,尤其是靠少吃而不是靠運動的方式減重,更要注意,因為減的有可能是肌肉,反而危險。

3.跑步、騎腳踏車、爬山傷膝蓋嗎?如果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想到了才去跑步、騎腳踏車、爬山,保證非常傷膝蓋;但肌力、肌耐力夠的話,慢慢養成跑步、騎腳踏車、爬山的習慣,反而是非常好的運動,而且不會因此而傷膝蓋!因此,傷不傷膝蓋的重點關鍵在於你的肌力和肌耐力。

4.老人家(尤其上了60歲後)生病住院,千萬不要叫他多休息,或躺著多休息不要下床,因為床上躺一個星期肌肉量會流失至少5%,而且老人家的肌肉是很難補的回來。

5.孝順不是什麼事情都幫老人家做得好好的。千萬不要認為孝順,就是什麼事情都幫老人家做好,不讓老人家做任何家事、提東西,反而會害了老人家,因為老人家肌肉量會流失的更快,因此要讓老人家有適度的工作可以做;簡單的說,就是三分勞動,七分運動。

6.去公園運動,不要每次都只做單一活動,如果是甩手運動,甩完手要去拉拉單槓或每個運動器材都動一動。因為這樣不同類型的活動、運動,全身肌肉都會相互牽扯,而達到全身肌肉都鍛鍊到的目的。現在有很多老人家吞嚥困難,都是因運動量不足所致。

7.老人家的肌少症比骨質疏鬆還恐怖,骨質疏鬆只要注意不跌倒就好,肌少症不只影響生活品質,甚至血糖偏高都是因為肌肉量不足造成的。

8.全身肌肉流失最快而變成肌少症的地方是腿部肌肉,因為一坐下、一躺下,不動的都是腿,而腿的肌力又特別重要。爰此,千萬不要瘦到變成烏仔脚,這樣可能會完全沒有肌力、肌耐力。爰此,每天至少要深蹲103O下。注意:深蹲不是只蹲下去就好,而是要像坐馬桶一樣,為安全及標準起見,老人家做深蹲時可放一張椅子在屁股後,屁股碰到椅子就起站來,同時可以預防失去重心的跌倒。

由於台灣的醫療十分進步,又有不錯的健保制度,然而台灣的老人在死亡前,平均有8年多的時間是坐在輪椅上或者是臥床,完全無生活品質可言;如果不想過這種毫無生活品質可言的死前老年生活,就絕對要注意肌少症問題,從現在開始鍛鍊絕對來得及。

叮嚀:

運動乃強身預防疾病之本,千萬不要怕傷膝蓋,就什麼運動都不做。爬樓梯、跑步、騎腳踏車、爬山等有氧運動,對身體都有極大好處,然會不會傷膝蓋,取決於肌力、肌耐力夠不夠。如果偶爾想到才去做這些運動,或者一次做了過量的運動,當然就有極大可能會傷到膝蓋;但採循序漸進方式,逐次慢慢加重運動量,在你肌力、肌耐力都可以負擔的前題下,爬樓梯、跑步、騎腳踏車、爬山等都是非常好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加肌肉量,同時可以改善心肺功能。

arrow
arrow

    梁華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